【全市优秀退役军人风采展(三)】
战火中的“英雄旗手”

  • 时间:2024-04-19 18:54
  • 浏览次数:
  • 来源:平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 字体: [ ] [ ] [ ]
  • 分享:


杨建德,甘肃灵台人,出生于一个革命干部家庭,从小就有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远大理想。1984年,刚满十九周岁的他毅然报名参军,成为了兰州军区“特功五连”的一名解放军战士。

入伍后,杨建德刻苦学习各种军事技能,勇敢接受战火洗礼。1986年10月,上级向“特功五连”下达了代号为“蓝剑-B行动”突击作战任务。战斗前夕,时任灵台县纪委书记的父亲杨自华代表灵台县随甘肃省慰问团来到前线亲捧美酒眼含热泪的对他进行战前鼓励。这件事当时在前线将士和陇原儿女中激起了强烈反响,战地记者以《美酒送子壮行色》为题在《甘肃日报》等多家媒体上进行了报道。10月14日中午,战斗打响,杨建德和他的八名战友紧紧抱着军长钱树根亲自授予的“攻无不克”鲜红战旗奋不顾身地冲向968高地。枪林弹雨中,他时而匍匐前进,时而摸打滚爬,全然将生死置之度外。虽然他身中数弹,依然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从弥漫的硝烟中冲上968高地顶峰,插上了那面已经被炮弹撕烂的鲜红战旗,胜利完成了任务,他本人也被誉为“英雄旗手”。这次战斗中,他们突击小组的9名战士中6名壮烈牺牲,那面被鲜血染红的“攻无不克”战旗被敌人打穿了226个弹孔,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战后,杨建德被评定为六级伤残,身上有九块弹片没能取出,部队党委批准荣立一等功。2019年,杨建德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纪念奖章。2020年和2021年,分别被平凉市委市政府、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凉最美退役军人”和“陇原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从生死线上再次回到社会,杨建德更加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众多安置选项中,他选择了相对挑战更大的平凉地区设计院。军人出身的杨建德不怕吃苦,就怕学不会,遇上问题就找老师傅“问”,没有完全吃透的就向书本“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之后,杨建德掌握了设备专业设计的各种基本功,可以独立作图,成为真正的专业设计人员。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杨建德白天上班画图,晚上自学文化课,工作期间还考入了甘肃工业大学。从事专业设计18年,杨建德独立、主持完成了100多项建筑工程设计,其中参与设计的宁夏自治区彭阳县政府招待所贵宾楼及餐厅,获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厅优秀设计三等奖;平凉一中学生公寓楼,获甘肃省建设厅优秀设计二等奖,受到了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及用户的好评。

2005年,杨建德积极响应国家改制政策,转业到崆峒区教育局工作。2008年“5·12”地震后,崆峒区教育局承担了大量校舍灾后重建工作,有着设计专业背景的杨建德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准确地找到解决的方法和路径。多年来,杨建德先后参与实施城乡中小学校舍加固维修、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义务教育阶段能力提升等惠民工程。参与实施了新建平凉市广成学校、崆峒区实验小学、平凉五中、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学校建设项目314个,新建校舍42.7万平方米,加固维修校舍5.6万平方米,消除危房34.3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7.8亿元。其中2012年实施的柳湖乡纸坊沟明德小学教学楼项目,被省教育厅、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评为“甘肃省明德小学建设项目先进个人”。

杨建德一刻也没忘记自己的战友。从2011年3月开始,杨建德和昔日战友利用假日假期,开展以“缅怀烈士英灵,关爱烈士亲属”为主题的“使命之旅”活动。五年时间,他们的足迹踏遍陕西、甘肃、宁夏、河南、四川、重庆、广西、贵州、云南9省市自治区32个县市,对曾经战斗过的416团的43位烈士和其他部队的3位烈士逐一祭奠,并对烈士的亲属进行慰问,根据其家庭实际情况,为他们送上5000至1万元的慰问金。在送上慰问金的同时,他们联络当地政府和驻军,尽最大能力帮助解决烈士家庭的实际困难。各类媒体多次报导和转载“使命之旅”活动的相关信息和图片。许多人通过打电话,发信息,网络留言、评论等形式,对活动给予高度评价。“使命之旅”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安抚了烈士亲属受伤的心灵,引起了当地政府对烈士事迹和烈士家庭的关心关注,对唤起全社会感恩烈士壮举,继承先烈遗志、关爱烈士家属,珍视当下生活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供稿:慕鑫  校对:李亚军  编辑:李雅瑾  审核:李武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